歲月如梭,來臺灣很快地兩月過去了……在學校宿舍房間裡,我翻開以前的舊照片,突然間,我看到一張難忘的照片,想起去年老師帶硏究所同學們到在韓國北漢山玩的情形。
那天我們到達北漢山國家公園後,邊跑邊走,老師帶我們爬上最刺激、最酷的頂端!當時一片人山人海,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在排隊,而我卻一副戰戰兢兢的表情。輪到我要登上最頂端的看臺去拍照時,我開始心跳加速、臉色蒼白、手腳發軟!
就在非常害怕的當下,我突然睜開眼,俯瞰整個北漢山地區,首爾市景一覽無遺,又可遠眺南山、俯瞰漢江、山城。感覺好美啊!我滿臉笑容對著照相機,希望能留下美美的照片。大家的頭髮都被山風吹亂了,但我們都開心地大笑了出來。
經過這次的經驗,我才體會到和天地自然的合一的樂趣,這是一種內心自然而生的感覺。下山時,經歷刺激的俯衝、翻滾,同學們感到非常愉快、輕鬆,這個美好的回憶,我到現在都還留在腦海中,不會忘記!
在臺灣,我住在學校宿舍,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會待在這個地方,陌生的生活環境中難免都有一些事讓我很苦。雖然我在大學是硏究所學生,可是卻有如在國小五年級時候的感覺,可能是我的年齡比同學較年長問題吧。
每天我自己問:「你過得好嗎?」
我自己回答:「哈!哈!哈!」
但當一個人有了「自主」的想法,隨之而來的便是:選擇的煩惱和承擔的責任。因為,只有我自己,才有資格,以及義務,對我的學習負責。
就這樣在每天讀書與生活當中,過了一個月。有一天,慈懿日與師長及同學聚餐後,我的硏究所同學帶我去了靜思精舍。我不是一個佛教徒,走進大殿之前,在內心總是有著好奇的共感!精舍的空間不大,卻是常住眾與發心回來出力的各地菩薩的「家」,而我是用客人來到的心情;可是,這裡卻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且我也能接受這種內心自然產生的感覺。
那個時候我在想,我真誠地好奇與想知道事實的價值,我不是佛教徒耶……然而,慈濟導覽志工卻對我說:「別擔心那些了,你只需要保持你原本的信仰,你的信仰還是如同以前一樣。」我了解這是現實的,不是所有人都是受到菩薩的引導的。
但慢慢的我醒悟到,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是慈濟人,但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得到,而且相信慈濟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真的。對靜思精舍成員們而言,這似乎成為了「勇氣」的標誌。有些人說這就是「愛」,對,這些事我都知道,但這不會影響我的信仰(我不知道我有沒有信仰心)。
當然,再更進一步詢問相關信仰問題的細節時,這些志工並非真的知曉所有的一切,或只是將這些事情下意識地忽略,不願意更仔細的觀察信仰何種宗教及教派問題,他們如此說道:「我個人的見證對我而言即已足夠。」(見證比信仰或教派更重要)
所以,我必須承認我曾經也是如此,好奇與想知道事實的價值是一種「染」,以繒為色也。所謂染,對於布料而言,是改頭換面的契機;對人生而言,是一生得失的記載。世界就像一個大染坊,生活可謂最好的染缸,而點滴瑣事則是五顏六色的染料。
人之初,就像一疋不染一塵的白緞,擁有一縷純淨無瑕的靈魂,本性純善,冰清玉潔。奈何種種不定因素,卻將自己和別人塑成了不同的人格,使得我們因習相遠。
〈愛蓮說〉中,蓮出淤泥而不染。我們縱然無法孤芳如蓮,沾染顏色無可避免,然而可慶的是,我們到底不是任染匠擺弄的布,而是能夠自主的生命,有權選擇自己的色澤,自己的歸屬,自己的追求。
染色的過程中,或許會有敗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用錯了顏色不要緊,要緊的是知錯而無動於衷,將錯就錯。然而,我雖可在染料風乾後重新著色,但卻還是虛耗了光陰,等待陽光晾乾布料。新的染料可以掩過舊的汙跡,但卻遮不住錯過的痕跡,那是我曾經犯錯的紀錄,就這樣留了下來,永恆不去。
正如生活中,多少人誤入歧途,即便重歸正道,卻無法抹去曾經的汙點,也挽不回虛度的時光。就這樣,那匹原本純白的布料,不偏不倚地將點滴一筆筆記錄下來。
事實就是事實,證嚴法師及常住師父秉持「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自成立之初,即不間斷的為眾生演示「做中學,學中覺」的意義;秉持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立更生的精神,謹守靜思法脈,護持為善的一念心來弘揚慈濟宗門。
靜思精舍不只是一個傳播善的場所,也是充滿「愛」的人間道場。
我可以想像自己於㡬年前的反映,若現在有朋友在靜思精舍裡與我相遇,和以前我在街上的另一邊看到這位好朋友的那種感受是不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