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通識教育中心:洪素貞老師分享

    第一次看「水懺經藏演譯」的首演是2011年的519在花蓮靜思堂,那一次入經藏菩蕯有五百多人,整個靜思堂的舞台是前後顛覆與重新包裹的大工程,我看到演員在舞台上詮釋「煩惱障、業障、果報障」,而入經藏菩蕯則迅速上下舞台的以「妙手、妙音」,詮釋「懺悔」及「發願」,長達二個半小時的演出一氣呵成,沒有中場休息,也沒有激烈的吶喊,可是我的心卻被重重的撞擊著,不知從那裡竄出的熱流直往眼眶裡冒,模糊的淚眼中,突然聽到許亞芬所飾演的悟達國師,以歌仔戲的腔調吟誦「歲月悠悠不久留,幾番風雨幾情愁……」,然後是渾厚寬闊的嗓音唱出「大時代需明大是非,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大無明需要大智慧,大動亂需要大懺悔」,來自四面八方的大合唱,讓人不得不打開心眼,正視這個時代的災難,思考自身的生活與社會責任等「重大」的問題。

   「重大」是因為人們習慣把生命中的瑣事放大,把生活中的細碎當話題,卻不願真的去面對「可能」來到的重大改變,「水懺演繹」預示著一個重大的訊息,那就是「懺悔」年代的到來。

    上人從2003年開始講「水懺」,到2008年才把整部「水懺」講完,在講述經文的過程,  上人鉅細靡遺地講解蘊涵其中的佛理並舉上、下、古今的各種故事以證「因緣果報」之歷歷在目,那不只是一種宗教的宣說,而且是真實人生的劇本上演,現在回想起來,更能明瞭  上人的用心,這個時代的所有問題都是「人心」造作出來的,不有「大覺悟、大齋戒、大懺悔」,恐怕也無法振衰起弊,起死回生了。

    2011年舊曆年剛過慈濟各地社區的水懺讀書會便紛紛組成,所有菩蕯們重新拿起書本,一字一句的研讀、分享,同時也學習手語的表達方式,20118月在全國北、中、南三地的小巨蛋,規模盛大的「水懺演繹」公演了。這一次我在台北的小巨蛋觀賞演出,內心的感動與震撼與首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內心不斷的反思:「我只能是個觀眾嗎我只能用演講去與人分享嗎為什麼我不去參加入經藏﹖我在怕什麼我的藉口是升麼」許許多多的問題在腦海中敲擊著,隨著生活的歩伐,久而久之,自己的心也就習焉而不察的安然自處了,想著「我是老師又在進修,時間不夠用,生活很忙碌」,所以「沒空」參加入經藏囉!

          20119月新學期剛開始,就聽說教育志業要「入經藏」,第一個想法是「怎麼可能呢?上課期間師生都很忙……還有要大家素食,每個禮拜彩排」這些都是「非常」困難克服的,但是當慈悅師姊來學校與同仁分享水懺演譯的種種「不可思議」的因緣以及 上人的「用心」之後校園裡開始出現小小的騷動,一直聽到有人互相詢問:「你報名了沒有?報的妙音?還是妙手?」那種氛圍令人相信:這一回是玩真的了,沒有商量的餘地了,如禪宗所謂「一樹千花」,春風終於吹度「大學」了。許多老師、主管們都偷偷地上網報名了,彩排時大家心照不宣的,乖乖的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學習,和諧的互動在慈大漫延,一點一滴軟化有些人與慈濟的「陌生」距離,多年來許多「莫名所以」的藉口,未能參與慈濟的教職同仁們都站出來了,即使尚未正式演出,但我己感覺「慈大」在改變了,變得與慈濟更近與  上人更親,寫到這兒忍不住有流淚的衝動,慈大從創校至今18年了, 上人是用多大的慈悲與毅力在等待這個志業成長啊!果然是「法水滌心垢」,有三昧水的滋潤洗滌,才有綠芽嫰吐的風華。

教育志業體310日、11日正式在花蓮體育場演繹,所有的演練與彩排都只為了一次不能重來的展現,大家的心都很緊張,怕上台站錯位置,怕下台回不到原來的點,怕唱歌時忘了動作,怕打到別人,最怕是慈悅師姊打「不及格」,尤其10日下午,當彩排不甚理想被慈悅師姐訓示後,晚上「愛與關懷」的音樂一響起,大家馬上扯開喉嚨,以最大的音量唱誦,也不管那一段是否要唱,全部唱到底,生怕從此教育志業變成「黑名單」,在慈濟的歷史被記上一筆,所以整場士氣高昂,甚至連許亞芬獨唱歌仔戲時,大家都忘我的跟著高歌,謝幕後走出場外,大家問的第一句話是「演的還好嗎?」「慈悅師姊滿意嗎?」,我甚至看到生科院李哲夫院長和醫學院楊仁宏院長抱在一起,激動的說:「我們做到了吔!!

「是的,我們做到了。」這一句話,讓 上人整整等了18年,真正該懺悔的是我們,讀書識字的專業「所知障」,像中央山脈一樣橫亙在許多人心裡,殊不知我們其實也只是須彌山下的一隻小螞蟻,如果不是有慈濟這莦艘法船,不也是如「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所唱的「人生茫茫,浮沈無際大海中,任由風浪漂泊,隨境轉向,何去何從」嗎?

感恩所有一路陪伴我們練習的種子教師、師兄師姊們,如果不是他們的耐心的、不厭其煩的「愛與關懷」,我們可能還在茫然的摸索如何「拼出慈濟的圖」呢?

    「曲終人不散」、「餘音猶繞樑」,雖演繹己結束,但耳際仍不斷迴響著「水懺」的曲調與歌詞,每次開車仍不自覺的按下「ENTER」,讓經藏的音樂繼續提醒著自己「不忘初心」「不忘因果」「不忘懺悔」。

    最後要「發露懺悔」,其實一直不敢入經藏,是因為我從小體育很差,經常「方向左右不分」、「手腳不協調」,再加上「五音不全」,當然就有「創傷經驗」了,所以不是「不能」,也不是「不為」,而是「不敢上台」、「怕丟臉、難看」,但無論如何在知命之年,我終於克服心理障礙,站在台上參與這一大事因緣--「水懺」的演繹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